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的神秘佛國不丹,近年來悄然轉身成為數位淘金熱的主角。這個向來以追求國民幸福聞名的小國,從2020年底開始運用其得天獨厚的水力資源,投身比特幣開採行業,如今已坐擁價值13億美元(約102億港元)的數位資產,一躍成為僅次於美中兩國的全球第三大比特幣持有者,並雄心萬丈地要建立綠色數位經濟王國。
Table of Contents
佔GDP 40%
根據數位資產監測機構Arkham的數據顯示,不丹手握的比特幣財富已達13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該國GDP的四成,讓這個人口僅80萬的小國在全球比特幣版圖上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被中國和印度兩大強國環抱的不丹,經濟結構向來單純,主要仰賴水電出口、農牧業和觀光收入。然而疫情爆發後,觀光業幾乎停擺,經濟陷入困境,大量青壯人口被迫出走他鄉謀生,過去五年就有一成民眾移居海外。面對這個嚴峻挑戰,45歲的不丹君主吉格梅五世開始思考如何運用創新科技為國家開闢新的財源,最終鎖定了比特幣挖礦這個新興產業。
水資源優勢
比特幣的產生過程需要強大的運算設備持續運作,透過解決複雜的演算法來驗證交易並創造新的數位貨幣。這個過程極度耗電,但不丹擁有豐沛的水力發電資源,電費成本遠低於其他國家,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該國第一個比特幣挖礦基地於2020年底在多楚拉山口附近動土興建,選址考量包括氣候條件和電網便利性。政府官員透露,到了2022年,四座國營挖礦設施全數投入運作,時機恰好趕在比特幣價格狂飆之前。這種數位資產的市值已從2020年的不足萬元美金,飆升至目前接近十萬美金的歷史高位。
新金礦
不丹主權投資機構Druk Holding and Investments的掌舵人達哈爾向《華爾街日報》解釋:「我們把比特幣看作類似黃金的資產保值工具。」去年該國政府曾變現一億美元的比特幣持倉,用作公務員薪酬調整的資金來源。
達哈爾進一步向路透社表示,不丹正積極探索運用潔淨水電開發環保數位貨幣的可能性,希望藉此振興經濟、增加就業並留住人才。這種所謂的綠色加密貨幣,是利用再生能源如風力、水力或太陽能進行開採,而非依賴污染性的化石燃料。
(聲明:上述文章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宜按自己的能力及認知,而作出投資決定。)
Follow我們 Social Channel 得到最新資訊 : IG: wavingcat.hk FB: WavingCat招財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