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宜居城市

【2021宜居城市:香港僅排第49位】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係今年6月公布2021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紐西蘭最大城市Auckland被評為今年最宜居城市第一位。而大阪則排名第二,日本成為亞洲區冠軍,是唯一打入十大嘅亞洲國家。
電動車

【電動車懶人包:想節能 電動車能】

政府係今年3月公布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提出係2025年前私人樓宇及公共充電位提供合共15.5萬個充電設施;2035年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目標希望係2050年前達到所有車輛零排放。 其實,近年政府過往推出不同措施支持電動車普及化,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更指出以往推動電動車計劃成效理想。就2020年數據顯示,每8輛新登記私家車就有1架係電動車,比例係亞洲城市中嘅前列。 現時,政府加大力度係電動車普及化方面,繼續提供一系列資助。作為準車主或想換車嘅你,不妨先了解電動車係香港嘅情況! 4大政府資助計劃 1. 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 在2018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間,市民購買電動車,可享有最多97,500元的首次登記稅寬減;而電動的商用車(如貨車、巴士、小巴、的士)則全數豁免首次登記稅。 2. 企業購置電動車輛,有關的資本開支可在第一年獲100% 利得稅扣減。 3. 「一換一」計劃 合資格的現有車主現時若購買新電動私家車,並銷毀其合條件舊私家車,將可獲較高的首次登記稅寬減額,上限為28.75萬元。 有關注意事項: a) 舊私家車在香港首次登記最少6年 b) 申請計劃車主必須是「舊私家車」的登記車主並擁有至少18個月 c) 車主的有效車輛牌照12個月內至少10個月 d) 「舊私家車」被取消登記至提交「替代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申請當日,不可相隔超過3個月 4....
疫苗接種

【科興Bye~新加坡宣布Moderna及輝瑞作疫苗接種統計】

疫示肆瘧全球,各國都紛紛鼓勵市民疫苗接種。唔知大家打咗針未?近日,新加坡衛生部發出聲明,修改疫苗接種人數嘅統計方法。由三款疫苗(科興丶Moderna及輝瑞)轉為只計兩款(Moderna及輝瑞)作為當地疫苗接種數字。 新加坡現時統計做法 當地疫苗接種數字會以接種Moderna同輝瑞疫苗人士為統計,而科興疫苗接種紀錄只會登記係新加坡國立免疫登記處。 新加坡接種人數 新加坡有將近220萬人已經完成疫苗注射,至少360萬人注射咗第一劑Moderna或輝瑞嘅疫苗,只有約17,000人接種科興疫苗。 點解唔計科興? 新加坡衛生部係官網上解釋,評估過三款疫苗嘅全球同本地數據。只有Moderna同輝瑞疫苗符合要求,所以列入核准使用名單。而科興疫苗仍然在評核當中。若新加坡民眾想接種科興疫苗,可透過私人機構接種。 香港現時接種疫苗數字 (截至7月1日) 疫苗接種計劃係2月26日展開,政府已經為參與計劃嘅人士接種一共約三百七十萬劑疫苗。兩種疫苗接種總數分別為:一 科興疫苗人數:1 588 900人* 復必泰疫苗人數:2 188 000人* *數字約至百位數
黑人牙膏

【XX化危機? 黑人牙膏成立史】

黑人牙膏相信大家即使無用開都會對logo中嘅黑人公仔都有印象,但你地又知唔知佢哋公司因為個名經歷過重大危機?到底佢哋點樣化險為夷,繼續係牙膏市場上發展佔一席位?想知就一齊睇落去啦! 品牌介紹 黑人牙膏於1933年成立,由寧波商人嚴柏林同嚴中立兩兄弟創辦。他們在上海創立「好來藥物」,亦是現時「好來化工」的前身。而目前黑人牙膏是與Colgate-Palmolive 共同經營。 名字來源 據説,由於當時普遍人認為黑人牙齒較其他人種白,於是公司確定以黑人作為品牌名稱,凸顯出其公司牙膏效果。 轉名化危機 在黑人牙膏推出的時候,英文名是「Darkie」,但這詞帶有歧視黑人成份。由於群眾對「Darkie」作為品牌名感到厭惡,於是在1990年公司改名為「Darlie」,更將產品插圖改為戴高禮帽男子的模糊輪廓。 危機再現? 在2020年期間美國發生黑人 George Floyd 被警員壓頸致死案件,再度引起大眾對黑人維權與反歧視的關注。黑人牙膏再度被大眾注意,到底是次風波黑人牙膏能否順利渡過?
同志驕傲月

【田田I LOVE YOU!:國際同志驕傲月】

唔知大家有無睇尋晚(28號)首播嘅《大叔的愛》?《大叔的愛》係一套以同性愛情為主嘅喜劇,喺日本播出嘅時候已經大受歡迎!嚟到香港就由Mirror成員Anson 同Edan主演,未開拍前已經引起好大迴響!睇完第一集嘅小編表示不行了! Danson呢對CP組合好正,仲要第一次睇到黃德斌咁有喜感! 其實6月除咗係《大叔的愛》香港版首播,仲係同志驕傲月黎!到底同志驕傲月係點黎?你又知唔知有好多國際品牌都會響應同志驕傲月推出一系列產品去宣傳同支持同志平權?大家喺睇《大叔的愛》嘅同時,不如一齊了解下同志驕傲月嘅相關資訊! 同志驕傲月介紹 1969年6月28日在美國發生了一場「石牆暴動」。在這個年代,同性戀者往往受到大眾歧視,而「同志酒吧」成為同性戀者的避風港。當時一間位於紐約的同志酒吧「石牆酒吧」,遭到警察突然上門檢查,因而引發警民衝突,也激發同志群長期受壓迫的不滿。這場暴動在3小時內聚集近500人示威,並持續了5天。之此,每年6月被稱為「同志驕傲月」。 LGBT族群 六色彩虹旗 各大品牌的彩虹產品 香港同志平權發展 隨著社會進步,同志權利在世界各地開始備受關注。但在香港,同志的權利發展卻較其他地區慢。不少LGBT族群在香港一直努力爭取平權,希望日後香港能成為一個擁抱多元文化的城市。
維他奶

【日賣6支到暢銷榜常客:維他奶的故事】

伴我開玩笑~悶了相約見~相信呢首歌大家都聽過。維他奶真係伴隨咗小編讀書到返工。記得以前讀書,學校有一排小賣部無開,如果想飲野,就只可以幫襯飲品機,選擇淨係得豆奶同麥精;到而家返工,朝早都會飲下麥精,但其實小編至愛係維他檸檬茶! 相信個個香港人都識同飲過嘅維他奶,但原來開賣第一日先賣得六支,到底係咩原因咁唔受歡迎?同埋點解維他奶叫Vitasoy,唔係叫Vita Milk? 想知道多啲維他奶嘅資訊,記得睇落去啦! 維他奶成立歷史 維他奶創辦人羅桂祥博士希望大眾攝取足夠營養,建立健康生活,於是在1940年,推出含豐富蛋白質的豆奶飲品,並以相宜價錢出售。 點解叫Vitasoy唔叫Vita Milk? 維他奶當中的「維他」Vita,來自拉丁文,意思是生命,亦同人體不可或缺的維他命有關。在成立初期,維他奶稱Vita Milk,但政府認為Milk只能視為動物的奶所以反對其使用,於是維他奶改稱為「Sunspot」,直到1953 年改為「Vitasoy」,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日開售賣得六支 由於早期的維他奶沒有經過消毒處理,容易變質,市民必須當日飲用,所以推出初期不太受歡迎,發售當天只賣出6支。但隨著科技進步,維他奶改以高溫加熱殺菌處理,於是銷量大增。 維他奶自稱Soft Drink? 維他奶在70年代曾以「點只汽水咁簡單」作為廣告口號,更以「汽水部」命名負責生產維他奶的部門,甚至在1990 年維他奶公司自行出版的書籍以「汽水」形容維他奶。但維他奶公司指出soft drink在當時泛指一切沒有酒精的冰凍飲料,而不是現在大部分香港人認為有「氣」的飲品。 「維他檸檬茶」出現! 在1976年,維他奶推出副線品牌「維他」推出一系列果汁,從此維他奶不在局限在豆奶市場。在1979年推出檸檬茶同菊花茶飲品,直到現在仍然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產品。 引起共鳴的廣告手法 2021新產品發售 過去幾年,維他將檸檬茶重新包裝成潮飲,並改用簡稱「VLT」,更打破傳統用檸檬的「澀」做賣點。最近,維他更破格推出有氣檸檬茶 (Sparkling VLT),唔知大家會唔會想試下呢?
港人壓力

【係咁OT我畀埋条命你好冇: 港人壓力指數全球排第五】

疫情持續兩年幾,唔少人士氣都被打沉,壓力仲大過疫情前。信諾集團 (CI) 旗下嘅信諾香港就公佈咗第五輪疫情對全球影響嘅研究,調查係2020年1月開始係全球進行,做咗超過兩萬個網上訪問,當中受訪地區包括香港。港人壓力指數又係點呢? 港人壓力指數全球排第五 研究團隊一共訪問近2,400位香港人,有88%受訪者港人表示自己有壓力。香港係受訪地區壓力指數排名第五。雖然香港比起台灣(95%)、韓國(95%)、泰國(92%)同中國(91%)嘅壓力指數低,但都高過全球嘅平均(86%)。 最大壓力來源:財務方面 報告指出只有15%受訪者對自己嘅財務狀況表示樂觀同有信心維持目前嘅生活水平,亦只有12%受訪者表示有足夠經濟能力應付突發嘅醫療需要。近大半受訪者對未來嘅經濟環境同自己嘅財務狀況不抱有期望。 逾七成受訪者指工作「永無止境」 報告指出有74%受訪者表示處於「「永無止境」嘅工作狀態🥲,認為自己喺工作上有壓力佔55%,比起2020年10月高出8%。
保存報紙

【將歷史留住:5個保存報紙的方法】

【將歷史留住:五個保存報紙的方法】 大家今日有買到蘋果日報嗎?今日係蘋果實體報最後出刊日,各大報紙檔都有長長嘅人龍,希望能買到最後一期蘋果日報。 蘋果陪伴左大家26年,近年大家開始意識到「蘋果日報」對社會嘅重要性,佢哋一直都製作出高質嘅新聞。 相信大家今日見到蘋果旗下嘅channel一一關閉,所有嘅新聞同片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時,心裡都會感到不捨同難過。 唯一可以將報導同文字留住嘅方法就係一份實體報紙,相信大家好想將咁有價值嘅報紙好好保存,希望能比到後代睇。 今日WavingCat 就整合左網民建議嘅保存報紙大法,希望大家嘅報紙都可以keep好! 保存報紙方法1:用公文袋裝住並放入防潮珠 潮濕天氣對舊報紙不利,宜收藏於陰涼地方,以免因潮濕水氣而令紙質變化。有網民建議用兩層牛皮公文袋裝住,覆蓋報紙兩面,減少與空氣的接觸面,有助減慢氧化速度。公文袋內放置防潮珠便能有效地防潮。 方法2:真空大法 氧化是破壞報紙品質的重要原因,想要避免氧化的話,有網民建議將報紙真空。用硬卡紙或一個盒把報紙平放,然後將報紙放左真空袋中抽真空。 方法3:用博物館級別的儲存盒 有網民就表示工業大量生產的紙酸度比較高,時間久了酸會破壞紙的纖維。因此建議網民用Acid free 的紙或膠套包著報紙,然後再用博物館常用的儲存盒把報紙存起。 方法4:過膠 想要把報紙保存好,有網民建議可以把心愛的頁面過膠。但是,過膠過程中的高溫可能會破壞報紙的紙質。此外,有沒有那麼大的過膠紙也成為了疑問。 方法5: 將報紙掃描 擔心報紙不敵歲月催殘留下發黃痕跡?有網民便建議大家將實體報紙轉化成電子版本,將報紙掃描成電子檔。這樣就不怕報紙會黃,會不見了!
蘋果日報

【時代終結:蘋果日報宣佈停刊】

今日(24號)係《蘋果日報》發行最後一版紙本報紙嘅日子。由凌晨起,有唔少市民已經係報紙檔等候。而係網上,網民發揮互助精神,不斷更新即時資訊,話俾大家聽邊到有得買,目的就想每位香港人買到一人一份《蘋果》。 《蘋果日報》係1995年6月20日由黎智英創立。創報廣告更由黎智英做主角,當時佢係廣告講咗一句口號:「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當時正面臨97回歸限期,但黎智英堅持開辦《蘋果》,原因就係要做一份屬於香港人嘅報紙。 轉眼之間《蘋果》已經陪伴咗香港人26年,同唔少香港人一樣,小編都係睇《蘋果》大,中學睇蘋果動新聞到而家用蘋果App睇新聞。雖然《蘋果》過往嘅報導手法未必人人接受到,但係近年《蘋果》以「守護真相」為撰寫報導嘅方針,仲加入唔少新主題,迎合唔同觀眾。 面對香港現時局面,《蘋果》仍然謹守崗位,無懼新聞審查。現時,《蘋果》創辦人黎智英更被控「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係赤柱監獄還柙中。 係最壞嘅時代,黎智英都堅持做好《蘋果》,但可惜不敵斷資金鏈而宣佈停刊。 最後,要多謝黎智英同《蘋果》員工嘅付出,26年無間斷黎香港人報導最新消息。希望大家都會記住《蘋果》為香港嘅付出,唔好忘記!種下果籽,心中發芽。WavingCat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蘋果日報嘅故事啦! 黎智英起家史 黎智英自小家貧,12歲偷渡到香港當童工。初期無心向學,到後來得到別人啟發而努力讀書。他曾擔任銷售經理,其後在股票市場獲利,在香港創辦佐丹奴時裝店、《壹週刊》及《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名字起源 《蘋果日報》報紙名稱是由黎智英所構思,他說:「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 「蘋果化」的報導手法 《蘋果日報》的報章風格是在頭版放置大量圖片及大型口語化標題,文字卻只佔頭版的一小部分。利用圖片及顏色鮮艷的標題吸引讀者注意。在當時來說,是十分新穎的做法,此風格亦被稱為「蘋果化」。 首創「動新聞」 《蘋果》是全港第一批傳統報章進軍網上平台。在2009年5月1日《蘋果動新聞》誕生。動新聞顛覆整個媒體生態,新聞不再局限文字上,而是用短片帶出資訊。及後,不少報章仿效其做法。過去11年間,為大家製作出64萬段短片,總點擊率高達98億。 躍升本港公信力第三高報章 在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發佈三年一度的傳媒公信力調查,訪問超過一千位市民。整體香港市民對大部分傳媒的公信力下降,只有《蘋果》逆市上升。評分由三年前的5.18升至5.71,連跳5級成為本港公信力第三高的報章。第一和二位分別是南華早報和東方日報。 黎智英給《蘋果》員工的家書 現正還柙的創辦人黎智英,在本年4月獄中親撰「家書」給予《蘋果》員工。除了叮囑員工工作小心外,更寫下:「高舉正義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只要我們不被不正義的誘惑蒙蔽,不讓邪惡透過我們而得逞,我們已盡責。」
打假

【假貨比真貨好?打假打假!!】

馬雲曾經講過好多假貨嘅服務同產品做得比真貨仲好,但係內地竟然有專業團隊專打擊假貨去賺錢,即係所謂嘅打假。創辦人做到身家過千萬,更開班傳授,實行「自己賺夠都想益下其他人」。到底呢門生意點係內地運行?目前情況又係點?有興趣知多啲嘅朋友不妨睇落去 打假發源史 1994年,內地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落實「退一賠一」嘅政策,即指消費者係購買或使用產品時,當權益受到損害就可以向賣方要求賠償。過一年後,當時22歲嘅王海係北京買咗2副山寨Sony耳機,並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賣家告上法庭,仲成為首個打假獲得賠償嘅人。就係咁王海嘅打假之路正式開始。到目前為止,佢已經擁有4間專業打假嘅公司。 打假都有level分? 打假可以分成兩大類,第一類就係專業嘅打假團隊,就好似王海嘅團隊,目標客戶係大企業;第二類係散仔級,專係網購平台尋找目標。 打假課程 如果想成為專業嘅打假師,一定要上堂加跟師傅。係課程入面師傅除咗會教授不同法例嘅漏洞仲會係群內發放打假消息。當然咁專業嘅服務,收費一定有番咁上下,課程價錢有機會達到2000蚊人仔! 你們不要再打了! 有資料顯示,係2019年至2021年期間嘅100份涉及「職業打假人」裁判書嘅結果,當中有66份係被駁回訴訟請求,仲有2份裁判書係涉嫌敲詐勒索而被判刑。而且,國家工商總局已明確指出消費者係唔包括職業打假人。網購平台亦積極行動,當發現有疑似專業打假人賬號,就會作出行動。 你地又認唔認同打假呢種搵錢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