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主頁 投資理財 股票入門

股票入門

經常聽到很多股票分析辦法或技術指標專業知識,WavingCat為你搜羅及整合不同的股票入門資訊,讓投資新手輕鬆上路,與你一起捉緊錢途! 投資新手懶人包

【什麼是死貓反彈?】一文了解常用股市術語 !

你知道多少個股市術語呢?其中一個股市術語晦是死貓反彈。許多缺乏市場經驗甚或是年資較深的投資者可能以為股票市場價格到最低谷才會反彈,便匆匆進入巿場,結果被再次套牢。WavingCat 招財貓為你講解死貓反彈的意思和歷史,幫你捉緊錢途。
截至8月盈利升8.4%至155億 UNIQLO中國加薪達44%

截至8月盈利升8.4%至155億 UNIQLO中國加薪達44%

UNIQLO母企迅銷(6288)近日公佈截至8月底止全年業績,盈利按年升8.4%至2,962億日圓(約155億港元),連續3年創新高。UNIQLO中國近日亦宣佈,10月起作出薪酬調整,員工平均年薪增加28%,最高可達44%。據悉今年2月香港員工已率先加薪24%。
無綫自閹cut J2變TVB+ 士多併入鄰住買兼裁員 今年股價累跌7成

無綫自閹cut J2變TVB+ 士多併入鄰住買兼裁員 今年股價累跌7成

無綫(TVB)電視昨日(27日)公布消息,宣布「重組電視廣播和電子商貿業務」,擬合併J2(82台)和財經體育資訊台(85台)為新頻道「TVB+」,連同削減內容成本,料涉裁員逾200人;在電商業務上,集團擬合併「士多」和「鄰住買」,士多將併入鄰住買,100名士多員工被裁走。
強積金3年來回報首錄正數 中港股票勁蝕 美日助力最大

強積金3年來回報首錄正數 中港股票勁蝕 美日助力最大

強積金研究機構積金評級指,強積金2023年12月投資回報約為2.18%,2023年全年收益約達3.51%,為3年來首次錄得年度正回報。全年累計收益約374億元,以469萬名強積金成員計算,相當於每名成員的平均累計收益約8,000元。
受累中港股票交易低迷 亞洲銀行家薪酬創20年新低

受累中港股票交易低迷 亞洲銀行家薪酬創20年新低

隨著中國大陸和香港股票交易減少,投銀生意絕不好過,華爾街企業的亞洲多數高級投資銀行家去年薪酬降至近20年最少,日本以外的亞洲的許多高階銀行家總薪酬降至70萬至80萬美元(約547萬至625萬港元),遠低於千禧年後一般賺到的100萬美元(約782萬港元)或以上水平。
買幣不如買美國幣股? 比特幣翻生 MicroStrategy股價3日升40%

買幣不如買美國幣股? 比特幣翻生 MicroStrategy股價3日升40%

比特幣現貨ETF在美國上市後,加上減半週期臨近,比特幣價格氣勢如虹,或有突破7萬美元破頂之勢,截稿時報63544美元,如果與2022年11月低位比較,現已升逾400%。不過現時比特幣價格以萬元計,升到10萬美元一枚都只是升不足50%,其實一些加密貨幣相關的美股,升值潛力勁,升幅相信輕易跑贏幣價升幅,例如公司微策略(MicroStrategy美:MSTR)。
高息股 股息 港股

收息股2023|4大類別共20隻高息港股逐隻睇

潮流興收息,銀行息口升完一輪回軟,好多人食過番尋味,開始向其他高息產品下手,收息股自然係目標之一。其實買股收息呢支歌仔,早已被確認風險唔低,過去幾年如主力投資收息股,應以賺息蝕價者為大多數。但而家經濟市道似乎轉為興旺,同時股價又未完全復甦,總有人覺得,有危時其實都有機,咁今次不如講吓so far今年4個主力收息類別中邊啲股最高息,等大家參考下啦!

「要贏錢 先要贏自己」 – 絕代股神巴菲特的最強投資利器

由投資可口可樂到美國銀行,再到蘋果,再到之前的原油股、日股,同今日的建築股,幾十年來全部為巴菲特及旗下的巴郡帶來龐大收益。股神呢個名,佢托得起有餘,亦襯托出佢舉世無雙的投資眼光。好多人投資上睇基本面同技術面,一時投資獲利,小人得志就以為自己係新一代巴菲特。
逆市投資攻略 港美股49隻反向ETF晒冷!最勁呢隻升咗81%!

逆市投資攻略 港美股49隻反向ETF晒冷!最勁呢隻升咗81%!

相信買開股票嘅朋友,大家呢兩年都習慣咗跌市,跌都有學問,港股相對地跌得穩啲,好似漏水咁一路keep住;美股就跌得急又升得快,總括而言係chok啲,散戶好難賺到錢。其實大家有無諗過可以考慮買入「反向ETF」,入場費幾百蚊有交易夠親民,而且同買股票一樣買法,手續簡單,風險亦較低,仲有得槓桿。今次筆者搜集咗港美股49隻反向ETF資料,睇返好多近來都升到飛起,最勁1隻升咗8成有多!
施羅德料2024年環球經濟增長 惟睇淡中國股市

施羅德料2024年環球經濟增長 惟睇淡中國股市

現時全球經濟增長步伐仍較緩慢,全球各資產類別和投資主題都在尋找增長和收益機遇。踏入2024年,預期通脹將長時間內維持高企,促使環球央行繼續專注打擊通脹,金融市場難免波動,地區及各類資產間的差異將隨之擴大。而海外投資者未必有足夠的動力選擇中國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