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再次收緊架構,傳出目標裁撤3萬人,現階段已實行約14,000個白領職位的縮編,約佔整體白領人手的4%。即使業界早就意識到生成式AI會侵蝕既有工種,這一輪出手的規模與速度,仍令科技圈為之震盪。細看人事調整的落點,並非最底層作業崗位,而是大量中階主管被列為優先縮減對象——組織扁平化不再只是管理口號,白領階層的窗口正在急速收窄。另有報告提到,今年全美裁員數可能觸及100萬,當中不少涉及AI搶飯碗。
我們不禁要問,AI如果真的取代我們的工作,失業後轉做送外賣,會不會又被日後的機械人取代?
Table of Contents
💥AI發展啱晒鍾意裁員的老闆
公司層面愈來愈相信一件事:生成式AI,已能接管許多原由中層管理者日常處理的工務——協調跨部門、匯總報告、提出流程決策等。亞馬遜的說法也很直接,目標是把組織變得更輕更快,同時加碼AI投資。換句話說,他們押注演算法可以代替過去的人治節點,將管理變成程式的工作。
然而,新一代AI能否在判斷力、責任感與情境拿捏上,能否與中層員工相提並論,答案仍是未知數。對那些承受降本增效壓力的高層——尤其偏好用裁撤來換效率的管理風格——扁平化的誘惑近乎天然。《財富》雜誌就直指,亞馬遜CEO Andy Jassy是這場AI時代「瘦身」的理想操盤者。
💥經濟遇冷咪裁得仲勁?
視野拉遠,美國就業環境正面臨近五年以來最冷的一陣風。顧問機構統計,今年至今,企業合計宣布裁員94.6萬人,創2020年後新高;其中逾1.7萬宗明確與AI相關,另約2萬宗歸因於自動化與技術更新。科技業光是2025年就預計裁走10.8萬人;零售業年增裁員達兩倍以上,因應假日季銷售放緩提前護盤。
報告預示,全年裁員總數很可能首次突破100萬,這種量級此前多見於經濟衰退,或如2005、2006年製造與科技業面對全球化外移與泡沫後重整的周期。Gartner進一步估算,到2026年,五分之一企業將借AI把管理層級砍半。
💥人類又唔使咁灰嘅
企業如今為佈署AI而重新分配成本,動機遠不止技術理想。波士頓學院的商業分析學者提醒,組織精簡往往夾帶多重考量;當公司遭遇成長放緩或資本壓力,新科技常被用作一層漂亮的理由。他直言,社會對AI的期許過高,許多承諾難以即刻兌現。
人力資源圈亦指出,這波調整帶有「首先防守」的味道。各行各業急著試探AI的提效邊界,但系統距離全面接管多數人力仍有差距,而導入期的資金消耗極大。過早把組織削得過薄,未必換到真正的靈活;能在競賽中存活的,往往是那些在系統出錯時仍保有韌性、能迅速補位與修復的團隊。
亞馬遜的裁撤或可短期推高利潤率、討好華爾街,但幅度過猛的瘦身將留下長線風險與看不見的代價。
💥畢業生就慘啲囉
在AI競速與經濟不確定交纏的年代,基層職位與中層崗位同步遭到壓縮,新畢業生愈難找到第一份工作,中階管理者則面臨結構性失業。社會承擔的震動不容小覷:若AI的紅利最終只灌溉少數科技巨頭,如何讓效率與收益向更廣泛的人群流動,或許才是這場技術革命最難的考題。
Follow我們 Social Channel 得到最新資訊 : IG: wavingcat.hk FB: WavingCat招財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