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回報率16930% 國會女股神佩洛西榮休 散戶頓失抄功課對象
美國眾議院前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決定在2026年期中選舉前功成身退,不再競逐連任。這名多年被稱為「國會女股神」的政壇重量級人物,一旦退休便毋須再公開持股動向,令不少散戶失去抄功課的對象。
💥勁過晒對沖基金成績
佩洛西今年85歲,早於1987年踏入國會。翻查她當年遞交的財務申報,可見與丈夫、風險投資家保羅(Paul Pelosi)共同持有花旗銀行等十多隻股票,總值約78.5萬美元(折合約612.3萬港元)。時移勢易,數據平台 Quiver Quantitative 估算,二人目前合共資產組合市值已暴漲至逾1.3億美元(約10億港元)。
若以報酬計,這段投資軌跡更是驚人。兩人長年累積的總回報高達16930%,遠遠拋離同期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約2300%的升幅。即使把複息效應計入,年化回報仍有約14.5%,把標普500、納斯達克與道指同期約7%至9%的年增幅一概拋在後頭。以2024年為例,彭博社的年終統計顯示,佩洛西伉儷的投資組合錄得約54%回報,漲幅不僅是標普500的逾兩倍,更壓過所有大型對沖基金的成績。
💥抄特朗普個仔功課啦不如以後
市場上連帶出現「跟女股神買股」的潮流。專門追蹤民主黨議員持倉的 ETF「NANC」便是例子。該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丹・魏斯科夫(Dan Weiskopf)直言,他最不捨的,正是佩洛西的出手風格。魏斯科夫的觀察是:她的交易果決、進取且底氣十足,看來更像是掌握公司面貌與前景的資訊後才落注,而非依賴技術圖表。
至於手法,亦有鮮明標記——期權用得多,槓桿只在「十拿九穩」時才亮相,而且偏愛深度實值(deep-in-the-money)的長倉選擇,行使價與現價距離大,投入金額亦不手軟;這種打法更少見驚慌失措或頻繁反手的痕跡。換言之,邏輯清晰、押注集中,成敗自負。
當佩洛西卸下公職,圍繞她的持倉透明度也將告一段落。對投資者而言,少了一面「參考鏡」,對政壇而言,則是見證一代權勢人物的謝幕。數字說話,她在資本市場的足印已經足夠醒目。
(聲明:上述文章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宜按自己的能力及認知,而作出投資決定。)
Barron Trump身家11.7億元 全球最有錢的19歲是怎樣煉成的?
對於Z世代來說,要發達,一是一早囤幣,一是含住金鎖匙出世。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最細仔Barron Trump(巴倫.特朗普),就是兩者兼具的天龍人。Barron仍在讀大學二年級、未夠20歲,靠老豆和炒幣炒股,身家已超過十億元。到底這位全球最有錢的19歲,身家是怎樣煉成的?
美債美元光環褪色 德意志銀行研BTC成儲備資產
全球興起所謂去「美元資產化」,不少專家都唱衰美元及美債。要知道美元及美債是各國央行最流行的儲備資產。在比特幣的崛起下,德意志銀行已研究把比特幣變成央行儲備一途是否可行。
一文拆局|點解美股唔識跌? 大摩最新解讀:全因股票供需失衡
美股自金融海嘯後一路向上,你以為美股要大跌,結果破頂反成常庇。美股不停升,表面上靠的是科技巨擘如蘋果(美:AAPL)、微軟(美:MSFT)等帶動,加上企業盈利穩定增長。美銀全球研究更發現,標普500成份股幾乎完全擺脫浮息債務包袱,財務狀況大為改善。不過,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市場策略主席Michael Cembalest,最近提出一個嶄新的解釋:其實是股票供求失衡在暗中推動牛市。
黑石擬私有化新世界單嘢係真嘅?細談c吞併中國資產之路
華爾街投資巨頭黑石集團(Blackstone)最近被爆出有意併購新世界發展(0107)部分商業資產,消息指雙方已進入實質談判階段。雖然新世界其後否認,但股價已有明顯炒作。新世界早前已將內地多個K11辦公樓項目掛牌出售,單是上海K11辦公樓便開價高達30億人民幣。
¥160萬億潛在巨資殺入股市 遠超美股總市值 內地散戶FOMO狂潮推爆A股 海外資金有望回流?
中美貿易緊張關係緩解,加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鬆口放鴿,內地股市強勢反彈至多年高位。市場分析指出,這波升浪主要由手握創紀錄儲蓄的內地家庭推動,「FOMO」(fear of missing out)心理成關鍵因素。滙豐指出內地家庭儲蓄已突破160億元人民幣,金額比美股總市值還高。如果大媽散戶湧到股海,股市隨時升得快過火箭!
聯儲局一定要減息? 權威研究料美樓市崩盤 拖累通脹減至1%
Jackson Hole會議即將舉行,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通脹和失業同時出現的情況下,到底減唔減息好,已成一大難題。不過有研究大膽預測,美國樓市即將崩盤,將會拉低通脹,到底背後邏輯是怎樣?
誠哥看好後市? 高層昨稱欲加大在港投資 市場即傳長實欲購建行大廈50%業權
李嘉誠一直以來眼光獨到,令他在投資上一直以來做到笑到最後。日前長江實業在發布中期業績時透露計劃加碼投資香港商業地皮後,市場旋即傳出該地產巨擘已委託建行出任財務顧問,正積極評估收購中環建設銀行大廈半數股權的可行性。面對傳媒查詢,長實僅表示「不予置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