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支撐這場燒錢無底洞般的 AI 競賽,科技巨企正以前所未見的力度向債市「抽水」。據《華爾街日報》披露,自九月初起,包括 Amazon、Alphabet、Meta 及 Oracle 在內的「AI 超大規模企業」,已發行了總值近 900 億美元的投資級債券。這個數字相當驚人,單是這兩個多月的發債量,竟已超越這些公司過去 40 個月的總和;與此同時,評級較低的數據中心開發商亦不甘後人,發行了超過 70 億美元的投機級債券。
Table of Contents
💥唔發債買軍備又唔得
如此海量的債券供應殺得投資者措手不及,直接導致新債價格全線受壓,發行人不得不提高利息以吸引買家。這股寒意更由債市迅速蔓延至股市,令市場開始質疑 AI 概念股的高估值是否站得住腳。正如 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 全球多部門信貸主管 John Lloyd 所言:「如今的市場高度關聯,如果AI股票遭到拋售,信貸市場將很難有良好表現,反之亦然。」這種股債雙殺的負面反饋,已成為當前投資者必須警惕的新風險點。
在這場融資潮中,強弱懸殊立見。Alphabet、Amazon 和 Microsoft 憑藉本業產生的強勁現金流,尚能為大部分 AI 支出自給自足,受債市波動影響輕微。然而,Meta 的處境則較為尷尬。市場普遍認為其現金儲備稍遜,必須依賴舉債來支撐宏大的 AI 願景。Meta 早前發行的 300 億美元債券,孳息率明顯高於其現有債券,二級市場價格隨後更持續走低,導致其雙 A 評級債券的收益率,竟然已跌至與評級較低的 IBM 相若,反映市場信心動搖。
💥留意甲骨文風險最大
形勢更嚴峻的是 Oracle。這家正由傳統軟件轉型至 AI 雲端的巨頭正處於「燒錢」狀態,且評級僅比垃圾級別(投機級)高出兩級,其債券收益率已高於絕大多數投資級同行。研究公司 CreditSights 高級分析師 Jordan Chalfin 指出,Oracle 未來三年或需再發債約 650 億美元,若無法維持投資級評級,單靠投機級市場的融資規模根本無法滿足其需求。
至於風險更高的投機級市場,警號更為刺耳。以 AI 雲服務商 CoreWeave 為例,其 2031 年到期債券的價格近期已跌至面值 92 美仙,收益率飆升至 11%,與 CCC 級垃圾債無異。加上數據中心建設延誤的消息,其股價本月已暴瀉 41%。這顯示出,對於這類缺乏傳統業務緩衝的公司,市場對其執行風險及融資能力的擔憂正急劇升溫。
💥美國AI公司都內捲緊
債市壓力已實質影響市場情緒,Oracle 近期信用違約互換(CDS)交易量上升,被視為其股價單月下挫 24% 的元兇之一。雖然華爾街普遍認為,融資成本上升未至於令科技巨頭煞停 AI 建設,但對於實力稍遜的玩家,資金門檻已大幅提高。AllianceBernstein 信貸總監 Will Smith 警告:「投資者普遍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這意味著增長曲線可能不會是一條直線。」他認為市場將會篩選,只有結構合理、資本成本適當的項目才能獲得資金。展望明年,華爾街預計相關債券發行規模仍達 200 億至 600 億美元,但若融資成本持續高企,最終規模恐將縮減至區間下限。
(聲明:上述文章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宜按自己的能力及認知,而作出投資決定。)
Follow我們 Social Channel 得到最新資訊 : IG: wavingcat.hk FB: WavingCat招財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