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自金融海嘯後一路向上,你以為美股要大跌,結果破頂反成常庇。美股不停升,表面上靠的是科技巨擘如蘋果(美:AAPL)、微軟(美:MSFT)等帶動,加上企業盈利穩定增長。美銀全球研究更發現,標普500成份股幾乎完全擺脫浮息債務包袱,財務狀況大為改善。不過,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市場策略主席Michael Cembalest,最近提出一個嶄新的解釋:其實是股票供求失衡在暗中推動牛市。
Table of Contents
股票供應少 買就會升
Cembalest在報告中強調,2011年起美股淨供應量不斷萎縮,這種現象在歷次市場震盪中都發揮了「避震器」作用。他認為既然供求關係會影響商品和勞工價格,金融資產當然也不例外。
數據顯示,按市值計算的美股整體供應自2011年開始收縮,唯一例外是2020年疫情期間IPO狂潮曾短暫增加股票供應。
企業大手筆回購股份是供應下降的關鍵推手,同時退休金計劃(包括確定給付及確定提撥制)持續注入資金,為股市提供穩定買盤。雖然這些資金佔標普500總市值比重近年有所回落,但每年仍有約1.5萬億美元資金需要找出路。
美股牛市的秘密
在需求穩定而供應萎縮的夾擊下,美股展現驚人抗跌力。自2011年至今雖然經歷多輪拋售,真正跌入熊市的僅有兩次:2020年3月疫情觸發的急跌(但當年夏末已全數收復),以及2022年熊市令標普500錄得2008年以來最差年度表現。
週四美股三大指數齊跌,標普500跌0.50%,道指跌0.38%,納指同跌0.50%。這是今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連續三日下挫,反映短期市場氣氛仍然審慎。
儘管表面上看是科技股和企業盈利推動美股長牛,但Cembalest的分析揭示了一個更深層的市場機制:當股票供應持續收縮而資金流入保持穩定時,價格自然會被推高。這種供求不平衡或許才是美股過去十多年牛氣沖天的真正秘密。
(聲明:上述文章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宜按自己的能力及認知,而作出投資決定。)
Follow我們 Social Channel 得到最新資訊 : IG: wavingcat.hk FB: WavingCat招財貓